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峰值浓度、污染强度、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均明显降低。
会议要求,各地要切实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面开展分析,精准识别超标因子,系统排查污染源,按照一个断面,一个方案的原则,精准施策,倒排工期,抓细、抓实、抓到位,不动摇、不松劲,确保完成任务。湖北荆门拖市、马良龚家湾,十堰神定河口、泗河口,荆州运粮湖同心队,云南楚雄西观桥等6个国控断面水质仍为劣Ⅴ类,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全国40个水环境工作滞后地市政府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城市名单附后),吕梁、延安、锦州、东莞、辽阳、营口等6个地市政府表态发言。当前,长江流域总磷污染问题突出、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渤海入海河流污染排放强度大、协同治污亟待加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以消劣为突破口,集中发力,倒逼区域流域内突出环境问题解决,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农村污水处理行业中游主要以污水厂建设为主,由于农村居民点较为分散、建设大型污水处理能力需要敷设较长的管网、投资巨大、经济性较差等,与建制镇相比,乡污水处理厂数量明显要少很多。此外,乡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也较建制镇污水处理厂要低。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在最终处置上,可以根据污泥的分类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可以用化处置。
根据住建部统计数据,2017年全国建制镇污水处理厂有4810座,而乡污水处理厂仅为874座。按处理污水的过程不同,污水处理设备还可以分为污水预处理设备,包括拦污设备、沉沙设备等。业界认为,这次会议为环保督察制度奠定了制度基础。
同时,地方借势借力,还推动解决了一批多年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环保老大难问题。两年问责干部超1.8万人截至2017年底,我国正式完成对31个省区市的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数据显示,第一轮督察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3.5万余件,累计立案处罚2.9万家,罚款约14.3亿元。这一次,范围更广、手段更丰富。
各省区市整改方案要在30天内上报国务院,6个月内报送整改情况,并且同步对外界公开。另外,根据安排,督察组组长通常由现职或近期退出领导岗位的省部级干部担任,副组长由生态环境部现职副部级干部担任
《意见》提出,对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加大税收、资金、价格、金融、环保等政策支持力度。贺克斌说,由于钢铁行业在重点区域相对更为集中,超低排放改造将在重点区域产生更大的环境效益。近年来,通过采取结构优化、重点地区企业异地搬迁、强化末端污染治理等措施,中国积极推进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钢铁企业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有显著影响。
钢铁行业工艺流程长、产污环节多,污染物排放量大。为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行业排放特征,对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大宗物料产品运输,分门别类提出指标限值和管控措施,实现全流程、全过程环境管理。据初步测算,到2025年,《意见》任务全面完成后,将带动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削减61%、59%和81%。据测算,2017年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为106万吨、172万吨、281万吨,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10%、20%。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18年粗钢产量9.28亿吨,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51.3%。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对记者表示,蓝天保卫战进入攻坚阶段,钢铁行业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
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意见》中提出的超低排放具体指标要求,可以看作是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采用方案中鼓励实施的技术,以及方案中没有提到的先进技术实施改造,以实现更高质量的超低排放。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分析指出,除排放量大以外,中国钢铁产业布局集中也是影响区域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专家指出,《意见》的实施将稳步改变中国钢铁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降低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显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显示,目前中国钢铁产能前20位的城市空气质量无一达标,平均PM2.5浓度比全国平均浓度高28%。2017年,中国钢铁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电力行业,成为工业部门最大的污染物排放来源。中国钢铁产能布局主要集中于大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钢铁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5%,其平均PM2.5浓度也比全国平均浓度高38%左右。中新社北京5月5日电 中国蓝天保卫战进入攻坚阶段,钢铁行业将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
目前钢铁行业已成为中国主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源之一。到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力争6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
2013年以来,中国共淘汰落后和过剩钢铁产能2.1亿吨,取缔地条钢1.4亿吨,这些措施使得在全国钢铁产量上升的同时实现了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但由于钢铁行业总产量巨大,排放水平参差不齐,行业总排放量依然高企不下为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行业排放特征,对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大宗物料产品运输,分门别类提出指标限值和管控措施,实现全流程、全过程环境管理。
到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力争6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2017年,中国钢铁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电力行业,成为工业部门最大的污染物排放来源。
专家指出,《意见》的实施将稳步改变中国钢铁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降低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显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近年来,通过采取结构优化、重点地区企业异地搬迁、强化末端污染治理等措施,中国积极推进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监测显示,目前中国钢铁产能前20位的城市空气质量无一达标,平均PM2.5浓度比全国平均浓度高28%。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对记者表示,蓝天保卫战进入攻坚阶段,钢铁行业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
《意见》中提出的超低排放具体指标要求,可以看作是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采用方案中鼓励实施的技术,以及方案中没有提到的先进技术实施改造,以实现更高质量的超低排放。中国钢铁产能布局主要集中于大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钢铁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5%,其平均PM2.5浓度也比全国平均浓度高38%左右。
钢铁行业工艺流程长、产污环节多,污染物排放量大。2013年以来,中国共淘汰落后和过剩钢铁产能2.1亿吨,取缔地条钢1.4亿吨,这些措施使得在全国钢铁产量上升的同时实现了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但由于钢铁行业总产量巨大,排放水平参差不齐,行业总排放量依然高企不下。
据测算,2017年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为106万吨、172万吨、281万吨,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10%、20%。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分析指出,除排放量大以外,中国钢铁产业布局集中也是影响区域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据初步测算,到2025年,《意见》任务全面完成后,将带动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削减61%、59%和81%。中新社北京5月5日电 中国蓝天保卫战进入攻坚阶段,钢铁行业将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目前钢铁行业已成为中国主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源之一。贺克斌说,由于钢铁行业在重点区域相对更为集中,超低排放改造将在重点区域产生更大的环境效益。
《意见》提出,对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加大税收、资金、价格、金融、环保等政策支持力度。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18年粗钢产量9.28亿吨,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51.3%。
钢铁企业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有显著影响。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
产生造纸过程中所需的粪便的动物至少有两个共同点:它们是食草动物,吃草、树叶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此外它们的消化系统都有些低效,不能完全消化和分解所吃的所有纤维素。